
7月21日上午,武漢科技報黨支部書記、總經理陳金枝帶隊赴江夏區科協交流座談??疾旖M和江夏區科協黨組書記主席張華祖,黨組成員副主席夏萬祥等一行先后參觀了武漢紡織大學紡織科技館、超好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結合科普場館建設及科普宣傳情況,雙方進行了深度交流。

“能用在人體內的人造血管、心臟瓣膜,能在月球表面展開的織物國旗,能做衣服的巖石纖維……這些都是紡織品。”走進紡織科技館,武漢紡織大學技術研究院黨委書記兼院長涂耀威向大家詳細介紹了紡織科技館的基本情況,從紡織緣、傳統紡織、現代紡織、大紡織、超紡織、未來紡織等六個版塊展現了紡織的歷史、科技及文化。

醫學研發人工血管,徐衛林院士團隊用了10年時間。這個人工血管填補了我國無自主研發人工血管的空白。站在人工血管的科普展示臺前,涂耀威表示采用特殊纖維制作的人工血管為人類健康帶來福音,紡織已經不僅僅是簡單意義上的傳統織物,紡織科技和生活息息相關。

“這面閃耀月球的五星紅旗,重量只有11.8克,在正負150攝氏度的溫差下仍能保持本色。”近年來,在徐衛林院士的帶領下,武漢紡織大學省部共建紡織新材料與先進加工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產出了如全世界矚目的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月面國旗展示系統、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耐高溫彈性密封裝置等一批重大科技成果,有力地支撐了我國火星探測、探月工程、載人航天工程等國家重點科研任務的順利完成。

“在國家重點實驗室里,紡織能做出這么多高科技產品,我們既自豪又感動,徐衛林院士提出要講好“中國紡織”故事,我們要大力弘揚科學家精神,讓更多的科研成果‘落地’造福百姓,推動科學家精神入腦入心。”在參觀了實驗室和紡織科技館后,陳金枝表示,我們要講好科學家故事,在江夏區科協的指導下,除了促進校企合作,還可以利用媒體優勢,開展形式多樣的研學活動和科普講座,將其建成為市民了解紡大、了解紡織科技的窗口。

第二站,考察組一行前往武漢超好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參觀了生產車間、倉庫、分裝中心等地,了解了企業的安全環保管理體系。隸屬于武漢超好生物旗下的子公司“姜籽芽眾創空間”這個有創意的名字,給調研組一行留下了深刻印象。
“武漢超好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創立于2011年,主要經營美舒潔這個日化品牌,超好生物于2021年獲得省級專精特新小巨人榮譽,同時它也是一家有社會責任感的公司,于2020年-2022年間共計捐款捐物共計三百萬元以上。”董事長王欣表示,他本人在抖音上小有名氣,非凡董事這個賬號現在有粉絲43萬,主要做內容視頻和直播帶貨,下屬公司姜籽芽眾創空間,用可愛的網絡語言命名,讓公司更有魅力,它是江夏區首家擁有招生、培訓、考試、發證、實操于一體的綜合性直播基地,是孵化直播網紅人才天然的“人才蓄水池”,坐擁23間專業直播間以及5位持證導師,將實體企業的產品送到直播間,有力地促進中小企業品牌升級和地方經濟的發展。
在隨后召開的座談會上,張華祖對陳金枝一行的到來表示熱烈歡迎,他介紹了雙方共同承辦的“湯遜湖科學大講堂”項目情況,前期特邀徐衛林、劉買利兩位院士分別作《紡織進步史也是中國史》和《生命科學中的核磁共振》的兩場主題科普報告,引起了很好的反響,截至7月20日,已經合作了三期,下半年希望雙方將圍繞著更多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需求的科普主題,繼續做實做強。

張華祖表示,武漢科技報是一支值得信賴的隊伍,專業性強,宣傳能力強,希望發揮各自優勢,傳遞好江夏聲音,講好江夏故事,引入高校院校、科研院所和社會各界的創新資源和科技成果在江夏聚集,推動更多科技創新成果在江夏落地轉化,共同打造好徐衛林院士專家工作站這個科學品牌,攜手共推江夏科普事業躍上新的臺階。

陳金枝指出,江夏區有優越的地理優勢、科教資源,與科技報有著深厚感情的紐帶、合作基礎,雙方優勢互補,資源共享,“湯遜湖科技大講堂”品牌的樹立標志著雙方合作層次的全面提升和深化。隨后,圍繞著9月份全國科普日活動的內容建設和宣傳工作,與會人員就相關問題進行進一步地交流探討。陳金枝表示,科技報會抓好服務,指定專人、專班逐項對接,共同打造好江夏這一特色品牌,并圍繞結合江夏區科協各項工作的需要,全力以赴發揮好武漢市科協宣教中心的作用,服務好市區科協的各項工作,共同創建出更多更好的品牌。
記者:丁瑩
通訊員:陳鵬
責編:一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