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歲的小鄧(化姓)家住漢口,體重近200斤,平時喜歡熬夜抽煙,也不怎么愛運動。由于工作的原因,小鄧每天要上網查資料、寫稿子,在電腦前一坐就超過10個小時,除了上廁所和吃飯,幾乎不離開椅子。
近日,小鄧突發胸痛、呼吸困難,在醫院檢查后確診為肺栓塞。武漢市中心醫院后湖院區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聯合血管外科為小伙及時手術,在術中進行導管碎栓及局部藥物溶栓后,血栓明顯減少,最后在其下腔靜脈處放置了一枚濾器以攔截可能脫落的下肢深靜脈血栓,保證患者的安全。術后,小鄧癥狀明顯緩解,目前恢復情況良好。
研究顯示,每多坐1小時,患深靜脈血栓的風險增加10%。醫生提醒,長時間坐在電腦前工作、上網打游戲等年輕人應警惕“電子血栓”的侵襲。
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主任胡軼介紹,下肢靜脈血栓多見于老年人,但近年來醫院收治了不少靜脈血栓的年輕人,在電腦前久坐不動已成為發病的一大誘因,被形象地稱之為“電子血栓”,從事IT工作者、經常上網玩游戲等都是“電子血栓”的高發人群,這種疾病已成為潛伏在年輕人身邊的“隱形殺手”。
長時間久坐不動,下肢持續處于低垂位,活動減少,導致血液瘀滯,回流速度緩慢,同時如果過于專注電子游戲,飲水減少,由此導致血液黏稠度增高,進一步增加了下肢血栓形成的風險。此外,長時間搭乘飛機、火車或者長途汽車的人,腿部易形成血栓,也就是經濟艙綜合征;長期臥床、孕婦及抽煙者;本身血液是高凝狀態的人群如老年人、“三高人群”、腫瘤患者等,這幾類人群也應當小心下肢靜脈血栓。
記者:肖凱
通訊員:馬遙遙
責編:一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