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為首頁

加入收藏

首頁

要支持高端核磁共振儀器國產化

第二場湯遜湖科學大講堂上,劉買利院士:
 
 
   “什么是核磁共振?它有哪些特色?主要應用在哪些方面?”6月20日上午,湯遜湖科學大講堂活動暨江夏區委理論學習中心組(擴大)報告會在江夏區委會議中心舉行。此次活動邀請中國科學院院士、中科院精密測量研究院研究員劉買利為主講嘉賓,作《生命科學中的核磁共振》主題科普報告。
 
   核磁共振波譜與成像技術及其在生命科學中的應用是非常專業的知識,劉買利從核磁共振簡介、生命科學中的核磁共振、核磁共振的未來三個方面向大家簡要介紹核磁共振技術的發展歷程,當前的重要應用及未來的發展趨勢。他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講解了核磁共振及其成像原理,介紹了其在科學研究和臨床診斷方面的應用,并以“網癮、酒癮、煙癮”核磁共振成像研究及肺部氣體核磁共振成像儀器研制為例,介紹了中科院精密測量院團隊所做的部分研究成果,展示了核磁共振在生命科學領域的廣泛應用和重要優勢。劉買利介紹,核磁共振波譜與成像技術能夠無損、無輻射地獲得生命體的組織形態、功能、代謝,以及生物大分子(如蛋白質)的結構等多層次信息。
 
   “核磁共振已經成為化學、生物、醫學的重要手段之一,對科學發展做出了顯著貢獻!”劉買利回顧了核磁共振的發展及對科學的貢獻,以核磁共振多次結緣諾貝爾獎為主線,講解了核磁共振的發現、實現和發展,以及由核磁共振直接或間接衍生的技術,表明核磁共振是多學科交叉的典范,核磁共振成像作為綠色醫學影像,在臨床診斷、預后評估、以及臨床前基礎研究等方面有著廣泛應用。
 
   “重大疾病診斷等重大需求要發展新一代核磁共振儀器、技術和方法。”核磁共振在生命科學和臨床醫學等領域有著巨大應用潛力,劉院士期望各界大力支持高端核磁共振儀器的國產化,為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做出貢獻。
 
   “核磁共振波譜與成像是20世紀最偉大的發明之一,今天劉院士的講座讓我們深刻了解了核磁共振技術對于推動生命科學發展的重要意義,也消除了我們體檢時候的恐懼心理,更加清楚的體會到科技創新在人類文明發展中無可取代的作用。”江夏區煙草局李軍表示,作為一名黨員干部,講座上很多新鮮的知識擴展他們的眼界,受益匪淺。
 
   此次活動是湯遜湖科學大講堂的第二場活動,活動由江夏區委副書記、區長舒貴傳主持。
 
記者:丁瑩

責編:一冰

上一篇:科學探索一定要鍥而不舍

下一篇:團結協作 共謀科普事業發展

分享到: 0
?
?
真实乱偷全部视频,三级av网站,久久成人一区二区,亚洲 欧美 人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