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為首頁

加入收藏

首頁

一?!胺N子”的40年堅守

武漢市農業科學院研究員柯衛東獲評2022年“最美科技工作者”
 
   編者按:作為我國蓮藕育種科學家,農業農村部、科技部水生蔬菜國家重大科研項目首席專家,柯衛東深知自己肩負的責任和使命,始終堅持“論文寫在大地上,成果走進百姓家”的科研理念和百姓情懷……7月20日,中央宣傳部、中國科協、科技部、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國防科工局等6部門在北京向全社會發布2022年“最美科技工作者”先進事跡。由武漢市科學技術協會推薦的“水生蔬菜領頭人”——武漢市農業科學院研究員柯衛東獲評2022年“最美科技工作者”。在此前后,本報就對柯衛東進行了深入采訪,并感嘆他甘于奉獻的科學精神。
 
 
   頭戴一頂草帽,腳穿一雙球鞋,褲腿和鞋子上時常粘著泥巴,由于常年下地工作,他的臉龐和裸露的肌膚被曬得黝黑,與他滿頭的白發形成鮮明對比。當你走進位于江夏區鄭店的我國蓮藕育種基地,你會??吹竭@一幕。這位總在試驗田忙碌的人,就是我國蓮藕育種專家——武漢市農業科學院蔬菜研究所研究員柯衛東。
 
   40年來,他帶領科研團隊收集保存水生蔬菜種質資源3000余份,建成世界上最大的國家水生蔬菜種質基因庫;選育蓮藕等水生蔬菜新品種30多個,其中蓮藕近20個,新品種在全國的種植覆蓋率達85%以上,近10年累計推廣4000萬畝以上,取得社會經濟效益2000億元以上,顯著地促進了我國蓮藕等水生蔬菜產業的發展。
 
   5月23日,記者來到位于江夏區鄭店的國家水生蔬菜種質資源圃(武漢),在試驗田里找到柯衛東。他看上去略顯疲憊,但仍能從他爽朗的笑聲中感受到內心的喜悅??滦l東告訴記者:“你若早來一個月,就能吃到我們培育的蓮藕新品種‘香粉’,這個品種煨湯極粉,口感味道像板栗,畝產能到4000斤。”
 
鑒定3000多份種子“芯片”
他培育出17 個蓮藕新品種
 
 
   走近水生蔬菜“田間基因庫”——國家水生蔬菜種質資源圃(武漢),乍一看,這里的田地跟普通農田別無二致,殊不知“低調”的外表下卻藏著高深的內涵:3000余份國家水生蔬菜種質資源保存在這里。
 
   “這里占地800多畝,是我們建成的世界上最大的國家級水生蔬菜種質資源圃,僅保存的蓮藕種質資源就有七八百份。”柯衛東科研團隊成員、武漢市農業科學院正高職高級農藝師黃新芳告訴記者,“農作物種質資源是人類的寶貴財富,是開展育種工作的物質基礎,沒有好的種質資源,就不可能育成好的品種。”
 
   1984年,柯衛東從華中農學院畢業后,就來到武漢市農業科學院蔬菜研究所,師從我國著名蔬菜研究專家孔慶東先生,從事蓮藕等水生蔬菜資源與育種研究。如果說種子是農業的“芯片”,那么種質資源就是種子的“芯片”。“我們要對3000多份種質資源進行植物學和生物學特性鑒定,換句話說就是,哪一份資源抗病,哪一份資源更好吃,品質更優,我們都要做到心中有數。只有充分了解了每一份資源的特征特性以后,我們才能夠進行有效利用。”柯衛東解釋道。
 
   每年的3~5月是蓮藕的起種季,柯衛東帶領團隊開展緊張的資源鑒定評價和選種工作;6~9月頂著高溫酷暑開展雜交育種和田間試驗;其它時間則深入產區調研品種應用情況。一個新品種的誕生至少要花6~8年時間。四十年如一日,柯衛東都是這樣與蓮藕“泡”在一起。
 
   依托國家水生蔬菜種質資源圃(武漢)中豐富的種質資源,他帶領團隊持續開展蓮藕新品種選育工作,選育鄂蓮系列蓮藕新品種17個。新品種入泥淺、易采挖,品質優,產量比傳統地方品種增產30%~50%:其中,鄂蓮5號、鄂蓮6號是目前我國適應性最廣、應用時間最長、種植面積最大的蓮藕品種;鄂蓮10號是目前我國最早熟的蓮藕品種;鄂蓮9號是目前我國產量最高的蓮藕品種,比目前一般主栽品種增產15%左右;鄂子蓮1號是目前我國顆粒最大、產量最高的子蓮品種;白玉簪1號是我國第一個專門抽藕帶的蓮藕品種,也是產量最高的抽藕帶品種……“現在鄂蓮系列蓮藕新品種通過配套栽培技術,可使我國消費者一年四季都能吃到新鮮蓮藕。”柯衛東自豪地說。
 
   “他是專家,可常常到地里來,聽我們的想法,問我們什么藕好賣,教我們怎樣種好藕。”與柯衛東相識20多年的武漢市金水祺良農副產品有限公司負責人吳近貨說,“只要他研究出新品種新技術,我就拿來試種試驗。”
 
“2.0版本”提升蓮藕種苗技術
為農民每畝節約成本近千元
 
 
   要提高產量,取得好的收成,除了有良種外,還得有科學的種植方法。蓮藕作為我國最重要的水生蔬菜,每年全國栽培面積在600萬畝左右。蓮藕傳統留種方式是在田間留種,不僅種藕采挖困難,運輸費工費力,而且還耗損大,栽植用種量大。
 
   “去年,在10畝田中進行了傳統藕種與蓮藕種子做種的對比試驗。”吳近貨介紹說,“采用同一品種的傳統藕種和最新的蓮子種,分別種植在大小一致、環境相同的5畝田中,結果顯示,每畝播種4兩蓮子的田塊與每畝種植600斤傳統藕種的田塊所產蓮藕產量相當。”
 
   原來,為減輕蓮藕種苗重量,降低種苗成本,早在上世紀90年代中期,柯衛東就帶領團隊開展蓮藕微型種苗繁殖技術研究,經過多年的科技攻關,發明試管藕誘導方法及微型種藕繁殖技術,取得國家發明專利2項,使蓮藕每畝用種重量由250公斤降低到25公斤,有效解決了蓮藕繁殖系數低、種苗重、易帶病、難于長途運輸等技術性難題,該技術已被廣泛應用到生產中,為農民每畝節約種苗成本近千元。
 
   為進一步減輕蓮藕種苗重量,2014年,柯衛東又提出“蓮藕種子做種”構想并開始付諸行動,這是解決蓮藕種苗技術難題的“2.0版本”。“通過蓮藕多代自交純化,培育優質高產自交純合新品種,用該品種自交種子做種,只需蓮子200粒,重量約4兩。”柯衛東團隊成員周凱說,“一畝地若采用傳統藕種,則需種藕500~600斤;而采用蓮子做種,一畝地只需蓮子4兩。”
 
小蓮藕長出大產業
科技創新幫農戶“鼓了腰包”
 
   今年3月初,在武漢市新洲區漲渡湖的合作社蓮藕種植基地,工人們正在忙著采收柯衛東選育的蓮藕新品種“大白胖”蓮藕,農戶熊任權看到“大白胖”蓮藕產量高,商品性好,畝產商品藕4000斤時,就迫不及待給“幕后功臣”柯衛東打電話報喜。
 
   這位是最早種植柯衛東選育的鄂蓮6號的農戶之一。2006年鄂蓮6號剛問世,他就搶先引種,種了8畝地。為幫熊任權搞好種植,柯衛東先后多次去他家指導生產,提供技術服務,當年每畝地產出商品藕3500多斤,當時一斤能賣到0.7到0.9元錢,8畝地蓮藕,熊任權獲利兩萬多元。
 
   其后,嘗到了甜頭的熊任權不斷擴大蓮藕種植規模,至今已發展到1000多畝。他還依托柯衛東團隊的科技支撐,成立武漢市楚荷蓮藕種植專業合作社,帶領周邊80多家農戶種植鄂蓮系列蓮藕新品種,發展蓮藕種植3000畝?,F在熊任權已經成長為年產值幾千萬元的合作社老總和致富帶頭人。湖北省是我國蓮藕傳統種植大省。作為湖北省和我國蓮藕育種專家及湖北省“十大重點農業產業鏈-蓮產業鏈”首席專家,柯衛東不僅組織帶領自己的育種團隊,而且還積極組織帶領省內栽培、植保、機械、加工專家團隊,深入洪湖、漢川、蔡甸、嘉魚、江夏、仙桃等蓮主產區,開展全產業鏈科技服務,為我省蓮產業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科技支撐。
 
   40年來,他和同事們一道“走南闖北”,積極為農民推廣蓮藕等水生蔬菜新品種,傳授新技術。依靠柯衛東團隊研究的蓮藕新品種新技術,全國數十家企業和合作社通過發展蓮藕產業,年產值都超過億元,有的甚至達10億元以上,并通過示范帶動作用,使蓮藕發展成為當地農業的支柱產業,促進了當地社會經濟的發展。
 
   辛苦的汗水澆灌出豐碩的成果??滦l東先后榮獲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1項、湖北省科技進步獎一等獎2項、中華農業科技獎優秀創新團隊獎1項等,其帶領的科研團隊成為我國最重要的水生蔬菜資源與育種創新團隊。
 
記者:陳映琦
通訊員:陳凱

責編:一冰

上一篇:著力推進“三科一家”工作布局

下一篇:凝聚創新動能 推動科學普及

分享到: 0
?
?
真实乱偷全部视频,三级av网站,久久成人一区二区,亚洲 欧美 人妻